今日更新消息 蔡昉:預計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主要的、常態的、持續的製約因素
2022中國財富論壇於2022年7月30日-31日在青島召開。主題為: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創新路徑。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蔡昉出席並演講。
蔡昉表示,中國人口有幾個效應對消費產生不利影響。
第一,2010年應對供給側衝擊的時候,我國的需求結構也進行了相應調整。不再過度依賴外需、出口,也不再過度依賴投資、資本形成,而逐漸地轉向了三駕馬車中的“消費”,特別是居民消費成為最主要的拉動力。但由於我國人口和經濟增長逐漸減速,人口總量效應成為導致消費低迷的一個因素,“人口增長速度慢了或者是負增長了,消費一定會受到影響”。
第二,收入效應。由於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了,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也一定會放慢,則直接影響到消費。“我們從人口的增長、人均GDP的增長和居民消費的增長來看,三者是一致的,都是下行的”,蔡昉說,未來會出現人口的負增長,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長速度、GDP的增長率還會更低,這些無疑在相當大程度上會壓抑居民消費。
第三,人口年齡結構效應。蔡昉稱,發達國家很多老年人的工資水平是根據年資來決定的,年紀大了收入水平就比較高,退休以後的保障水平也還都可以,甚至還有財富帶來的收入,因此老年人一般會比年輕人收入水平高一些,但是他們也有不願意消費的傾向。所以,在學界產生了“退休消費之謎”的研究。
“但中國沒有這個之謎”,蔡昉稱,總體來看,中國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低於年輕人,退休以後還會出現一些後顧之憂——為自己的孩子、孫子輩著想,更傾向於儲蓄,減少消費。所以,消費力和消費傾向都比較低。“隨著年齡增長,消費支出水平是下降的”,蔡昉說,中國老年人剔除了醫藥支出之外,是支出水平最低的人群。
蔡昉稱,全世界都存在老齡化趨勢,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,特別是疫情期間,人們都不生孩子了,“短期的不生孩子會成為新常態”。因此,世界老齡化趨勢、人口負增長或者是人口停滯都會成為一個趨勢。
蔡昉稱,中國從“未富先老”的特征來看,我們預計未來消費是經濟增長主要的、常態的、持續的製約因素,這是我們必須轉變的觀念。
新浪聲明: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,未經演講者審閱,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文章轉載自:新浪新聞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